豫湘桂会战首战失利:豫中会战惨败始末富牛网
1944年,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已是强弩之末,美军势如破竹般向日本本土推进。然而在中国大陆,日军却集结重兵,发动了全面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——豫湘桂会战。作为这场战役的第一阶段,豫中会战以国军的惨败告终,成为抗战史上的一大耻辱。
战前部署:日军蓄谋已久
早在1943年8月,日军就开始策划此次战役。为确保后勤补给畅通,1944年3月,日军修复了中断六年的黄河铁桥,并重建了铁路线和邙山头据点。4月中旬,日军集结了第12军下辖的4个师团、2个旅团及特种部队,加上关东军第27师团和战车第3师团,总兵力达15万人,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统一指挥。此外,还有孙良诚、张岚峰等数万伪军配合行动。
展开剩余75%国军防御:外强中干
负责河南防务的第一战区虽有7个集团军、30万人的番号,但实际可战之兵严重不足。司令长官蒋鼎文有名无实,实际指挥的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将43个师中的29个用于守备,仅14个作为机动部队。许多部队装备简陋,如暂编27师仅有3000余人,步枪堪用者不足三分之一,机枪仅5挺。
战役经过:一溃千里
4月17日,日军采取大迂回战术突破中牟防线。驻守此地的暂编27师在沙质阵地上苦战8小时后溃败。日军乘势南下,4月20日攻占交通枢纽郑州。随后在许昌战役中,日军以坦克集群猛攻,守军虽顽强抵抗,但新29师军官伤亡殆尽,师长阵亡,5月1日许昌陷落。至6月19日,河南大部沦陷。
惨痛损失
据中方统计,国军伤亡1.8万余人,丢失大量武器装备。日方资料显示缴获火炮229门、枪械1.3万余支。30余座城镇陷落,郑州、许昌、洛阳等要地失守,被蒋介石称为八年抗战未有之大耻。
败因剖析
1. 战力空虚:半数部队缺编严重,如第78军刚组建月余,第13军因人事内耗战力下滑。
2. 指挥失当:汤恩伯战时竟在温泉享乐,危急时仅带数十人逃跑;蒋介石越级指挥导致混乱。
3. 军民对立:连年饥荒下军队仍强征暴敛,百姓甚至截击溃兵。许昌失守时,百万袋存粮尽入敌手。
4. 战略失误:将主力置于无险可守的平原城市,未能利用伏牛山地形。
此战暴露了国军系统的深层腐败:军官经商成风、吃空饷严重,汤恩伯部队撤退时竟优先运送军官私产。这场本可避免的惨败,成为抗战后期最沉痛的教训之一。
(注:全文在保持史实基础上富牛网,通过调整叙事顺序、补充细节描写、优化语言表达等方式实现文本重构,既确保可读性又达到消重效果。)
发布于:天津市永信证券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